目录
序
地产界“大佬”
霹雳金刚“任大炮”
军政商“三位一体”
任人评说“学者人生”
铁汉柔情
快乐的大院生活
不太老实的小学生
初中生到延安“就业”
部队生活纪事
“鸡肋”参谋
数钱数到手抽筋
入主“华远”
“免费”坐牢
步步高升终成舵手
“粮票换鸡蛋”
漂亮的擦边球
全民买房时代之“NO.1”
航母成形经理辞职
SOHO现代城风格之辩
PK王石败别华润
卖珠留椟卷土重来
“鸡蛋换粮票”之梅开二度
“穷人区”、“富人区”之争
“进口鸡蛋”换“绝版粮票”
再度借壳上市
序 (1)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也就是说,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断否定他人的反对意见。因发表众多惊世骇俗的言论而被称为“任大炮”的任志强,注定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也是我选择写他的原因。
任志强的语言风格显然是剽悍、桀骜不驯的。他的许多话十分刺耳,常常会引来无数的口诛笔伐,以至于一旦任志强又有新的言论了,人们就会猜测接下来讨伐声又将不绝于耳。是的,任志强的话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我只为富人造房子”,“穷人区、富人区”,“房价越高越好”,等等。没有几个人能包容他如此“放肆无礼”的语言侵犯。
可有人说,正是这些惊人之语才体现了任志强敢说实话的作风。“房价越高越好”,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简直就是洪水猛兽。可反过来想一想,市场规律就是价格高,需求小,价格低,需求大。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因此,绝不可能像某些国家(如澳大利亚)那样家家拥有别墅。目前,抑制购房欲望的有效手段不正是房价吗?如果这样想,任志强还那么面目可憎吗?
在嚣张的语言背后,是任志强身为法学硕士所具有的理性。任志强酷爱读书,自学能力很强,每天阅读不少于6万字的资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强制性习惯;任志强熟知房地产行业的所有政策和法规,并对各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有着自己的判断,每次的演讲,谈到地产及相关经济数字,任志强几乎都是脱口而出;在他的新书《任我评说》里,任志强以其随性而辛辣的笔调,对调控政策、楼市现状等房地产业和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或探询、或质疑、或回顾、或前瞻的评述……
序(2)
我们无法否认任志强扮演了一个出色的商人角色,他思维的前瞻性、融资与控制资本的能力都令我们叹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任志强就挖掘出了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潘石屹的粮票换鸡蛋,再到与北京城建的鸡蛋换粮票都凸显了他抢占市场先机、获取潜在价值的卓越能力;1996年,任志强成功地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成功地完成了原华远房地产的“境外上市”;2002年10月,任志强带领“新华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募集了高达2亿元的资金……
任志强还有着12年的从军经历,历任排长、参谋等职。7个二等功和三等功的军功章充分见证了任志强的军旅生活,华远集团的党委成员因大多是军人出身而被称为“地产界的军营”……
面目冷峻、脾气倔强的任志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关爱自己的女儿,还照顾华远员工子女;不仅对自己的夫人充满感激,还对华远全体女员工满怀感谢……
这是一个让人恨又让人赞的人,这是一个不时激起舆论争议的“狂人”。这样一个在中国房地产界里颇有“任我行”的味道,年过半百仍展示出强悍的“愤青”作风的人。我们应该走近并认识他!
地产界“大佬”(1)
“资本在借用经理人的智慧和才能获取收益的同时,经理人也借助资本转换成就了自己管理的事业和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这是现任华远集团总裁兼董事长的任志强写在自传《任人评说》封面的一段话。这段话阐述了资本、职业经理与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向世人述说: 他,任志强,作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正在一步一步利用华远这棵资本大树实现个人的价值。
一步一个脚印,任志强用他独有的略显狂妄的坚定,带着“华远”走到了今天。如今的华远已经是拥有24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业务涵盖了地产、酒店、商场、生物保健等方方面面。
不过,参天大树不可能一日长成,璀璨夺目的光环不可能掩盖任志强成长的艰辛。
业界巨子的成长
任志强,山东掖县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3月8日。
1969年1月,任志强参加工作,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一年,任志强走入军营,成为了一名战士,那一年,他18岁。在从军12年的过程中,任志强历任排长、参谋等职,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1年,任志强退伍经商,来到一家小型集体企业——北京怡达公司,出任副总经理一职。至于这个公司具体有何背景,人们都不清楚。不过那阵子正好兴办各色各样的公司,有皮包的、有空壳的,还有戴帽儿,等等。
1983年,以20万元借款起家,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华远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所有的资产是: 十几个人,几间陋室和20万元借款。任志强于1984年出任该公司建设部经理。
1987年,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的独资房地产企业——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00万元。一年后,任志强出任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华远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经理。
付出总有回报,1991年,任志强荣升为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从1993年开始,华远集团一步一步从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境外上市到转让股份退出,任志强在资本市场里畅游。
1993年4月,华远集团公司成功地对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创立了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华远房地产”),公司总资产达到12亿元,净资产近6亿元,税后利润2.29亿元。
华远集团的茁壮成长给任志强带来了职位上的进一步提升,1993年8月,任志强出任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并担任华远集团公司总经理。
股份制改革后,任志强萌发了“上市”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寻求华远的上市之路,但当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房地产公司无限期暂停上市。不过,任志强具有相当发达的商业头脑,在他的带领下,华远另辟蹊径,选择了海外融资的路线。
1994年,原华远房地产成功吸收外资入股,由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创业(香港上市公司)与另外几家外资公司共同组建坚实公司,入股原华远房地产,将公司改组为中外合资股份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作股份制房地产公司,华润创业成为原华远房地产的间接控股股东。
与华润的联姻并没有影响任志强的职位,由于业绩突出,任志强被董事会聘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拿到了700万元的高年薪。1994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任志强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一年还要上缴党费20万元。
1996年,坚实公司以华润北京置地的名称在香港上市,成功地完成了原华远房地产的“境外上市”,融资达10亿元人民币。在这次资本游戏中,华远利用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远是境内公司中用境外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第一家,因为当时国内不允许发行可换股债券,华远就利用境外上市的优势,于1997年成功地发行了“可换股债券”。
1998年,原华远房地产再次成功扩股。华润北京置地先后3次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约4.1亿美元,并成为香港的红筹指数股。
地产界“大佬”(2)
“资本在借用经理人的智慧和才能获取收益的同时,经理人也借助资本转换成就了自己管理的事业和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这是现任华远集团总裁兼董事长的任志强写在自传《任人评说》封面的一段话。这段话阐述了资本、职业经理与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向世人述说: 他,任志强,作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正在一步一步利用华远这棵资本大树实现个人的价值。
一步一个脚印,任志强用他独有的略显狂妄的坚定,带着“华远”走到了今天。如今的华远已经是拥有24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业务涵盖了地产、酒店、商场、生物保健等方方面面。
不过,参天大树不可能一日长成,璀璨夺目的光环不可能掩盖任志强成长的艰辛。
业界巨子的成长
任志强,山东掖县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3月8日。
1969年1月,任志强参加工作,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一年,任志强走入军营,成为了一名战士,那一年,他18岁。在从军12年的过程中,任志强历任排长、参谋等职,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1年,任志强退伍经商,来到一家小型集体企业——北京怡达公司,出任副总经理一职。至于这个公司具体有何背景,人们都不清楚。不过那阵子正好兴办各色各样的公司,有皮包的、有空壳的,还有戴帽儿,等等。
1983年,以20万元借款起家,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华远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所有的资产是: 十几个人,几间陋室和20万元借款。任志强于1984年出任该公司建设部经理。
1987年,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的独资房地产企业——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00万元。一年后,任志强出任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华远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经理。
付出总有回报,1991年,任志强荣升为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从1993年开始,华远集团一步一步从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境外上市到转让股份退出,任志强在资本市场里畅游。
1993年4月,华远集团公司成功地对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创立了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华远房地产”),公司总资产达到12亿元,净资产近6亿元,税后利润2.29亿元。
华远集团的茁壮成长给任志强带来了职位上的进一步提升,1993年8月,任志强出任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并担任华远集团公司总经理。
股份制改革后,任志强萌发了“上市”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寻求华远的上市之路,但当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房地产公司无限期暂停上市。不过,任志强具有相当发达的商业头脑,在他的带领下,华远另辟蹊径,选择了海外融资的路线。
1994年,原华远房地产成功吸收外资入股,由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创业(香港上市公司)与另外几家外资公司共同组建坚实公司,入股原华远房地产,将公司改组为中外合资股份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作股份制房地产公司,华润创业成为原华远房地产的间接控股股东。
与华润的联姻并没有影响任志强的职位,由于业绩突出,任志强被董事会聘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拿到了700万元的高年薪。1994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任志强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一年还要上缴党费20万元。
1996年,坚实公司以华润北京置地的名称在香港上市,成功地完成了原华远房地产的“境外上市”,融资达10亿元人民币。在这次资本游戏中,华远利用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远是境内公司中用境外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第一家,因为当时国内不允许发行可换股债券,华远就利用境外上市的优势,于1997年成功地发行了“可换股债券”。
1998年,原华远房地产再次成功扩股。华润北京置地先后3次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约4.1亿美元,并成为香港的红筹指数股。
地产界“大佬”(3)
华远的生死一跃
在地产业的资本属性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任志强并未放弃上市的努力。2003年,华远地产试图借壳京西旅游上市,但因中途发现京西旅游有大量账外负债而放弃。
2004年下半年,华远地产同时与多个境外基金接触,试图采用先私募再上市的方式再次进入资本市场。但因华远的土地储备不足,这几家基金在评估与尽职调查完成之后均放弃了与华远地产的合作。也就是说,土地储备不足成为华远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
2007年前后,任志强相中了比较干净的壳资源SST幸福。2007年2月,华远地产与湖北幸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对幸福实业进行重组,以幸福实业吸收合并华远地产的方式实现借壳上市。
2007年年底,该方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然而,从方案获批到正式挂牌,华远地产竟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任志强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华远地产借壳幸福实业上市采取的是先减资、再换股吸收合并,最后股改送股的方式,相关手续会比一般的借壳方式复杂。”